平原的“千佛塔”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,你知多少?发表时间:2020-10-29 09:31 烙印着岁月斑驳的历史记忆 吟唱了千百年来的诗情画意 平原的每座古建筑都有它鲜为人知的故事 平原的“千佛塔”,你知多少? 山东平原千佛塔 千佛塔,又称崔家塔。位于平原县以北5里,崔家庙村东50米处,东距津浦铁路10米,西邻国防公路20米 塔的上部及塔刹 塔檐结构简洁 古塔高26米,七层八角形楼阁式砖塔,各层出双檐,四面有窗,塔顶原有金属塔刹,现已失,近年维修时置水泥葫芦刹,塔内有梯可攀登至顶层,第一层塔梯为内壁折上式,第二层为穿心式,三层以上恢复内壁折上式,塔内空间狭小,四层以上人已无法直立。 塔南面有门,门上有“千佛塔”石匾,落款为康熙八年(公元1669年)六月初六,这应为古塔的建造年代,距今已300多年。在古塔旁边不到20米的地方就是京沪铁路,在火车长年的震动下古塔仍然不歪不斜,可见当初建筑十分坚固。 一层南面开门 门上的千佛塔石刻 名为千佛塔,可塔内、塔外不见一尊佛像,塔内空间狭小,不可能容纳大量佛像,内壁上也仅有少量佛龛,“千佛”之名何来呢?个人认为这里的“千佛”应该指的是“贤劫千佛”,据塔旁的石碑记载,塔下原有一座弥勒庵,今已无存,可见这里供奉的是弥勒佛,弥勒佛是贤劫千佛中的第五佛,“劫”在佛教中是个时间概念,贤劫是指我们目前所处的这一劫,在这一劫中将有一千尊佛出世,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,就是现在佛,弥勒佛是第五尊,是未来佛,名为千佛塔,应为供奉贤劫千佛之意。 部分塔外壁青砖已风化脱落 塔内空间狭窄
弥勒庵并千佛塔碑记: 佛者,天竺有道人也。其姓氏不传,芥子藏须弥世界茎草,化丈六金身,其亦奇特灵异也哉!然而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世,其功、其德、其著于西土极乐者,不知何如?要之,中国无传焉。迎于天竺,自汉明始,延及晋、魏、梁、隋间,君臣上下,熙然以事佛成风矣。吾不知当日所迎者,是何名号,相传包含遍覆纳一世于度内者,无如弥勒焉。是佛,为中国所礼也,久矣。邑西北四里许,素有弥勒庵,无所志记,亦不知建自何年。赵氏以孤寡之妇,修居一于此,自言是弥勒之后身。吾始闻而惑焉,恒不以为然也。厥后,相传始降而为文王,历数十传,而有此身,言皆确乎?可据噫异矣。之女子何知口吐数千言,以得佛家之旨趣,非弥勒之后身,焉能为系此也耶?今而后,弥勒不可知,知文王,则知弥勒焉;弥勒之功德不可知,知文之功德,则知弥勒之功德焉。以故感及四方,久发善意,功侈前人,以广后观。于是,画梁雕栋,修葺一新,并建千佛宝塔,巍然可观,卓尔盛概也。使不勒石志之,佛之奇特灵异不传,并诸善人之工业,亦皆湮没不彰也。所以,城东北二十里许,杨庄付文科等共发虔心,使石上刻石志之,以并传不朽云。 康熙龙飞十七年岁次戊午三月吉旦 塔梯 塔梯 对塔的史址,当地传说不一。有人说此塔建于别处,一个拾粪的老头于五更黎明用粪叉子端了过来。也有的人说那赵氏女子苗条秀丽、性情温和、勤苦俭恤、劝人向善。因此便有好事乡坤,筹钱捐资建了这座“鸟草翠飞,桷白铭赤”的《千佛塔》。杨庄乡坤傅文科等刻碑志铭,李德瑞、乔勇等9人捐资铸铁“鼎”置于塔尖,共喻乡里,虽然这些只是浪漫的传说,但也看出当时劳动人民对勤劳善良的赞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 古塔东侧是京沪铁路 如今,该塔已经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第四批文物进行保护,它将继续矗立在美丽的平原城北,见证平原的繁荣兴旺。 西侧是101省道,远处是平原县城 作为自豪的平原人,我们动动手指,让更多的人了解平原、知道千佛塔!为我们家乡的繁荣发展助力! |